什么是男性凝视?
Gaze一词,本意是指长时间地凝视,在20实际70年代,gaze开始指在视觉文化中怎么看待被展示的人,主要用于广告和影视领域。
凝视这一动作,涉及凝视者和被凝视者,在权利层面,凝视者意味着掌握话语权,此时凝视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凝视者凭借着一种权力关系施加于被凝视者的一种具体行为。
福柯说过:“不需要肉体的暴力和物质的限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下变得卑微,变成自身的监督者”。
在两性权利这里这一领域中,长久以来男性掌握权利,女性被视作第二性,因此男性则成为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享受窥视女性的凝视者,女性成为被凝视的客体,在男性的“凝视”下按照男性的审美把自己包装起来。
“男性凝视”也就表示一种在掌权的男性和被物化的女性中发生的具有性别特征的窥视。在这种窥视中,女性作为“物品”在视觉上迎合异性恋男性的需要,此时女性自身的需求感觉放在了男性需求“框定”的女性形象之后。
身边的“男性凝视”
男性凝视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在影视节目中,可以表现为女性角色的命运由男性角色掌控。“大女主”剧中,女主命运的真正成功究竟是依靠女性自身奋斗,还是依靠女性周围的男性权利得来的,都要打一个文号。这些影视作品背后的男性凝视意味也就不言而喻了。
《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提到:“重要的是女主激发的东西,所代表的东西,更准确的说她激发了男主爱恋或是恐惧的感情,或是引起了男主的关心,而女主本身则丝毫不重要。”
更明显直接的表达是荧屏上不断重复出现的女性身体,而“性感尤物”一词的背后是性别物化,更是对男性凝视淋漓尽致的体现。
要想走出男性凝视这一迷宫,电影从业者应该尝试避免仅仅将女性视作性感尤物,赋予女性角色背后更为复杂的背景故事,更强烈的动机,更鲜明的故事角色。
走出“男性凝视”壁垒
在女性这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因为性别物化而造成的心理不适、羞耻、焦虑、情绪激动等心理变化。
在我们的审美中,年轻貌美、身材苗条显然占据主流,因而所谓的肤白貌美身材好的年轻女性常常出现在媒体广告中。而且屏幕所青睐的“美人”,越来越具有西式特征,下巴越来越尖,眼睛越来越大。芭比娃娃为国人熟知,但在国外也曾遭到过诟病,因为其身材根本不是正常人的比例和线条,给儿童带来了错误的认知。
脱离实际的屏幕形象给了人们错误的印象、也使很多女性为自己的外表感到羞愧和焦虑。部分女性容易因为他人对其外表的评价而感到焦虑。在性暴力范畴上,也会涉及这一焦虑。大部分强奸犯会说女性活该谁让他们这么穿的。其实这样的言论恰恰证明了性别物化是性暴力的原因之一。在我们文化中,男性不理解女性的心理,他们不知道很多女性的焦虑就是来源于外表,或者是说男性对于其外表的评价,也就是男性在权利关系占据的领先地位。
近几年兴起的“女生节”“女王节”,正是“男性凝视”现象作怪,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当下男性仍然占据话语权,不论是女生还是女神,所迎合的都是男性的需要和喜好。在这些如火如荼的消费节日中,女性既是消费的主体,也变成了消费的客体,甚至其自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男性凝视的自我物化之中。
若要突破男性凝视的局限,从根本上是要改变社会的性别权利格局,瓦解父权本身,倡导权利平等,让权利主导去性别化,被观看的对象去性别化。